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3篇
  9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改良Qu ECh 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UPLC-ESI-MS/MS)建立了吡蚜酮和异丙威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吡蚜酮和异丙威悬浮剂(SC)在稻田中的残留沉积及持留特性。于稻田空白样品中添加吡蚜酮和异丙威至0.001~1 mg·kg-1的浓度进行添加回收率试验,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和盐析净化,UPLC-MS/MS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5.2%~115.9%,相对标准偏差为2.6%~19.1%,两者在田水和植株(土壤)最低检测浓度(LOQ)分别达到0.001 mg·kg-1和0.005 mg·kg-1,说明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稻田中痕量水平的吡蚜酮和异丙威。田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异丙威SC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吡蚜酮的半衰期为0.7~12.6 d,异丙威的半衰期为0.4~5.2 d,表明两者在环境中均属于易降解化合物。此外,与WG剂型相比,SC剂型的吡蚜酮·异丙威在植株上表现出更高的消解速率,而在土壤中则较低,显示剂型对农药的持留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2.
为制备免疫原以测量个体生长和繁殖过程中所释放的几丁质酶,从大型潘(Daphniamagna)体内提纯了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EC3.2.1.52),经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Sephadex A-25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G-15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等步骤,酶的纯化倍数为20.09。纯酶比活力为2243380U·mg^-1。酶分子中各亚基的分子量分别为128,99和71Ku。根据测试,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为0.300m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0.072um01.mg^-1·min^-1。酶催化底物分解的最适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45℃;酶在值4.2-7.8的范围内活性处于高位;在不高于35℃的温度下处理30min,酶活性下降不明显。至于从大型潘培养液中获得的NAGase,其催化底物分解的最适pH值为7.4,最适反应温度为40℃,该酶在pH值4.6-7.8的范围内活性处于高位,在不高于40℃下处理30min,酶活性下降不明显。这显示被提纯的酶和培养液中分离的酶在温度、pH以及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方面均具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有可能属于相同分子型。  相似文献   
53.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稻田土壤、田水、水稻植株、谷壳和糙米样品中速灭威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及盐析处理后,用乙二胺-N-丙基(PSA)和白炭黑(SiO2·nH2O)净化,UPLC-MS/MS 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结果表明,在0.005~1 mg/L 范围内,速灭威的仪器响应值与进样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8。当添加水平为0.01~5 mg/kg(田水样品中为0.005~1 mg/L)时,速灭威在不同样品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7% ~10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 ~8.5%,最小检出量(LOD)均为2.0×10-13g,最低检测浓度(LOQ) 除在田水样品中为0.005 mg/L外,其余均为0.01 mg/kg。当按推荐剂量的1.5倍(有效成分45 g/hm2)分别施药2次和3次后,采用所建方法测得距最后一次施药10、14和21 d采收的糙米样品中速灭威的最终残留量均为未检出(低于0.01 mg/kg)。  相似文献   
54.
臭氧水对黄瓜和青菜中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臭氧水浸泡处理对黄瓜和青菜上6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发现臭氧水浸泡的去除效果优于自来水处理,在通臭氧30 min后,其对青菜和黄瓜中乙酰甲胺磷、二嗪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喹硫磷和三唑磷的总去除率分别为26.4%~65.2%和22.7%~75.4%,净去除率分别为6.8%~17.3%和4.4%~45.4%。对6种农药在臭氧水中降解速率的研究表明,臭氧处理对残留农药的去除效果与果蔬种类、处理时间及残留物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55.
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水果中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匀浆提取,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经N-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结果表明:在0.05~1 mg/kg添加水平下,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9%~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6%。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在不同水果样品中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1、0.015和0.01 mg/kg,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该方法快速、简单和稳定,可以满足水果中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6.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酶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拟除虫菊酯类单一农药残留和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介绍单一农药残留酶免疫分析方法中半抗原分子设计和ELISA方法建立的基础上,指出刚性连接臂是菊酯类农药免疫半抗原分子设计的一般原则,包被原和免疫原采用不同的载体蛋白和不同结构的半抗原有利于菊酯类农药ELISA方法的建立。在介绍菊酯类农药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方法时,剖析了通用免疫半抗原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宽谱特异性抗体的筛选方法,揭示了在菊酯类农药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法中存在竞争半抗原的选择具有盲目性、宽谱特异性抗体对不同农药的特异性差异较大的问题。并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通用免疫半抗原设计及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
建立了一种测定元胡、浙贝母和白芍3种中药材中嘧霉胺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液-液分配,柱层析[m(中性氧化铝):m(弗罗里硅土)=3:2]净化,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同时经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验证。结果表明:在0.02~10 mg/L范围内,分别以正己烷和3种空白基质溶液为溶剂配制嘧霉胺的标准工作溶液,峰面积与相应的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在0.01(元胡中为0.02)、0.1和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添加回收率为75%~10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10.2%(n=5),日间RSD为1.2%~9.0%(n=3)。分析方法在元胡、浙贝母和白芍中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02、0.01和0.01 mg/kg。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且简单易行,净化效果好,适用于元胡、浙贝母和白芍中嘧霉胺分析。  相似文献   
58.
采用模拟土壤生态系统,研究了噻菌茂(2-苯甲酰肼-1,3-二噻茂烷)在不同稻田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及其对土著细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和100 mg/kg的噻菌茂在未灭菌处理的淹水及不淹水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6、4.0 d和5.5、7.3 d,而在经灭菌处理未淹水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5和11.0 d,表明微生物是土壤中噻菌茂消解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噻菌茂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稻田土壤细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低浓度(0.2 mg/kg)下,噻菌茂对土壤中细菌生长的影响是暂时性的,7 d后菌群生长即可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而高浓度(100 mg/kg)噻菌茂则对土壤中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持续抑制作用,28 d后菌群生长仍未能恢复。  相似文献   
59.
为进一步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促进水溶性农药在茶叶中的限制使用,研究了基于直接竞争免疫层析法原理的金标速测试纸条对茶叶中吡虫啉、啶虫脒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效果。该速测卡可用于鲜叶和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干茶样品中吡虫啉、啶虫脒的半定量测定,测定范围:0.05,0.05~0.50,0.50 mg/kg,速测准确率达到90.5%以上,假阳性和假阴性概率分别低于2.4%和3.5%,能够满足欧盟和中国对茶叶中的吡虫啉、啶虫脒的最大残留限量的的不同检测要求。该速测卡具有检测时间短(10~15min)、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05 mg/kg)、操作简单、成本低,对操作员技术水平要求低,在简易实验室,甚至室外就能进行现场检测等优点,可为政府等部门管理人员提供一种有效的监管、监测手段,可为企业收购农户及其他来源的茶叶以及拼配、出口和市场抽查等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农残检测提供有效的初筛工具。  相似文献   
60.
五氟磺草胺在稻田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五氟磺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田水和糙米中残留的分析方法,结合田间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及残留特性,并对稻米中五氟磺草胺残留的膳食暴露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在0.005~0.5 mg/L范围内,五氟磺草胺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0.001~0.002 mg/kg,定量限(LOQ)为0.003~0.005 mg/kg。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五氟磺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田水和糙米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9%~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8%~8.5%之间。浙江、福建和黑龙江2年3地的田间试验表明:0.025%五氟磺草胺颗粒剂在水稻植株、稻田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5~3.3,3.0~4.7和1.6-3.0 d,说明该药剂在稻田环境中消解速率较快。以五氟磺草胺有效成分含量37.5和56.3 g/hm2分别施药1次,于水稻成熟期采样检测,发现其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0.005 mg/kg,表明其膳食摄入风险很低,该研究结果可为五氟磺草胺风险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